您现在所在位置: 澳门新葡萄新京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海南三亚:风劲潮涌 扬帆正当时

2025-02-11 05:30: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蓝天白云,椰风海浪;风鹏正举,无限风光。三亚,古称崖州,又称鹿城,得天独厚的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赋予这片土地独特的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考察三亚,足迹遍及港口码头、育种基地、美丽乡村,为三亚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三亚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聚力改革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三亚力量。

  冬日里的三亚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的水稻试验田里,金黄色的水稻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耀眼,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创新团队正在对水稻进行表型采集。“过去这项工作需要科研人员一株一株地记录,费时费力。”团队负责人指着稻田上方缓缓驶过的轨道式仪器介绍说,现在通过高通量表型平台进行表型采集、数据处理、性状分析等全流程工作,获得水稻生长过程的实时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三亚地处北纬18度,光热充足,全年无冬,是育种的天然温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年冬春,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育种、制种,“南繁”之名由此而来。

海南三亚:风劲潮涌扬帆正当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2018年、2022年,习两次到南繁考察,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解决吃饭问题,出路在科技。三亚牢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政治责任和重大使命,加快建设种业创新、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从体制机制、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蹚出了一条种业科技创新之路。

  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业CRO模式发展实施方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企业服务券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支持政策,不断健全种业支撑保障体系。设立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推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研技术保护和转化。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形成产学研协同攻关的新机制。

  聚集创新要素。2019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成立,2021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挂牌运行,2022年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揭牌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校汇聚于此,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等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相继建成,南繁种业集群初具规模。

  倾心引才育才。加快实施人才汇聚若干措施,从落户就业、子女教育、专业提升等方面增强人才待遇保障。开展“人才礼遇”“人才增值”等活动,开通“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研学谷,设立院士创新平台,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建梯次化科研人才队伍,为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小种子开出大梦想,小作物迸发大能量。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从各自为战“小散弱”局面到产业集群形成,今日的南繁已成为我国种源创新的策源地,全力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8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近8000名科研人员在南繁从事种子研究工作;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超70%经过南繁培育;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

  海南是海洋大省,管辖我国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积。三亚北面环山,南临大海,拥有3226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长达264.42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三亚发展的特色在海,优势在海,潜力也在海。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建设海洋强省。”习每次到三亚考察都谈及海洋,对发展海洋科技、建设海洋强国,提出明确要求。

  牢记使命担当,激发创新动能。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24年8月海南制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2024年9月《三亚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出台,就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等作出具体安排。

  在三亚崖州湾畔,崛起了一座现代科技城。作为崖州湾科技城的重要板块,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是海南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打造海洋科研“国家队”建设的重点项目。几年来,崖州湾科技城不仅汇聚了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三亚海洋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引入58个深海领域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形成涵盖国内46家单位的深海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还吸引了1000多家深海科技企业落户,科技创新合力进一步增强。

  “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2022年4月,习走进位于崖州湾科技城内的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洋观测设备与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情况。聚焦“深海”和“热带”,三亚海洋研究院着力建设多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加强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南海立体观测网、牵头建设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全力打造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和滨海公共实验平台。

  资源整合,人才汇集,活力迸发,崖州湾科技城正以强劲势头聚合赋能、逐梦创新。

  2018年4月,习到设在三亚市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考察时强调,“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深海所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致力于开展深海科学研究、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全面建设深海科学与工程的现代化基地和共享开放平台,成为服务国家深海科技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

  深耕蓝海,勇攀科技高峰,唯创新者胜,唯勇者胜。2020年11月,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海试任务,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习专门发来贺信,称其“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依托“奋斗者”号全球领先的作业优势,深海所牵头发起“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与新西兰等多个国家进行联合科考,完成8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探索深海奥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三亚,延伸入海的南山港建成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有力提升深海资源开发和深潜科考保障能力。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2024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具备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深远海“科考+考古”船“探索三号”在三亚入列,中国载人深潜能力将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

  一次次新挑战,一次次新超越,刷新了“中国深度”,展现出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站在新的起点上,三亚将持续发力、扬帆远航,奋力实现“蓝色梦想”。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

  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习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指明方向。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4年多来,三亚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以奋进之姿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走进位于三亚市中心城区三亚中央商务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在三亚河入海处的三亚港,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见证三亚新经济的腾飞。作为海南自贸港政策主要承接地、封关运作前压力测试主要区域,三亚中央商务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三亚特色,全力构建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商贸、邮轮游艇为主导,以专业服务、文化休闲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新蓝图,托起开放新高地;新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这里是拥抱世界的投资高地,“两个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国有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等相继落地;这里是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推出“智能快办”、全流程用时管控审批制度等,赋能项目“加速跑”。三亚中央商务区全力打造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集聚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引领区。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2020年,习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政策先行、澳门新葡萄新京平台步步创新,扎实推进、蹄疾步稳。全省首支S基金落地中央商务区;境外艺术品保税通关展示、文物临时进境审核等首单业务接续落地;“两个15%”所得税政策效应持续扩大,三张“零关税”清单扩容增效;稳妥推进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开展试点工作蓬勃兴起、成型起势,三亚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红利,以政策集成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面铺开,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放眼三亚,开放之姿不断彰显,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18年4月13日,习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澳门新葡萄新京平台近年来,三亚持续擦亮“三亚旅游”金字招牌,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标杆,有力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三亚湾海域,蓝天白云下“千帆竞发”,一艘艘游艇载着游客畅游大海、乘风破浪;在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景区,一批批游客踏沙看海、亲近自然;在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人群熙熙攘攘、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花开正艳,游客们嗅花香、赏花朵,在花田中拍照打卡,畅享“玫”好时光

  从出台《三亚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规划(20222035年)》等系列文件,到推出“三亚放心游”平台,优化“一户一码”信用监管模式、澳门新葡萄新京平台旅游投诉“先行赔付”服务机制;从高标准布局建设一批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到持续升级离岛免税政策,全面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体验;从创新迭代旅游产品、深化“旅游+”融合发展,到“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拍婚纱照”逐渐成为三亚旅游消费新风尚。游客“常玩常新”,三亚旅游消费场景不断开拓、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瞄准“国际”、围绕“旅游”、紧扣“消费”、突出“中心”,三亚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三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再谱崭新华章!

搜索